• 文件精神

    文件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件精神

    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三)

    日期:2018-06-30 11:29:41 作者:admin 访问量:8136

    复旦大学:“五位一体”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复旦大学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试方式、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出发,整体推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理论说服力,完善考试评价办法,强化师资支撑,收到良好效果。《概论》课在复旦大学所有课程的学生评价中连续多年位居前列。

    改进教学内容:坚持贴近现实、释疑解惑的问题导向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重点围绕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帮助学生澄清思想困惑,使其认识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经过认真调研筛选,复旦大学《概论》课教学团队按教材章节提炼出“怎样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如何看待当前的腐败现象”等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难点解析》教学成果。

    改革教学方法:坚持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

      为更好地把《概论》课的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复旦大学鼓励任课教师立足当代中国语境和国际视野,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涌现出教学整体设计、师生互动、课堂讨论、视频教学等成功教学案例,通过定期交流总结,将成熟经验全面铺开,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成果。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达到教学形式新颖、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的可喜效果。

    改革实践环节: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一是坚持“请进来”。连续多年举办“复旦大学中国市长论坛”, 让“社会”走进校园。已先后邀请40多位市长(书记)为同学们亲身讲授地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手经验,使他们真切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为扩大影响面,学校还将论坛内容在网络发布,使更多大学生能够感受到与市长(书记)交流对话的热烈氛围。二是坚持“走出去”。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社会调研,重点关注各领域各部门各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关注我国如何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连续16个学期举办征文比赛,每学期参赛学生近千人,学校将优秀调查报告和论文编印成论文集,在课程网站发布,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大课堂的积极性。

    改革考试方式:着眼于综合能力而非一张试卷给成绩

      针对以往思政课考试过多关注理论知识、缺少能力考核、学生习惯死记硬背等问题,复旦大学探索构建了由理论知识考核(占50%)、社会实践考核(占40%)、平时成绩考核(占10%)三部分组成的多元化考试模型,在考试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引导学生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自身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习热情。考试方式改革还带动了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思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改革队伍建设:坚持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相互促进

      一是提升理论水平。教学改革的效果最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复旦大学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深入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和人民大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不断提升自我理论水平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目前已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双年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等重要成果。二是建设教学梯队。学科带头人同时也是课程带头人,由学科带头人负责指导青年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形成老中青结合、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为《概论》课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