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听讲到主动思考
来源:2014年06月23日 中国教育报 作者: 记者 缪志聪
“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考前突击”,这样的思政课教育困境在南京师范大学早已成为历史。自2009年该校探索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改革本科生思政课以来,学生们越来越看重这门课。 “用网络平台传授知识点,用课堂专题传播思想。”南师大IM体育官方网站院长王跃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思政课面临四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即如何让所有学生参与、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如何让教师有积极性以及如何构建学生的信仰体系。“通过网络思政课,我们基本上能够初步解决这四个难点,让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让学生终身受益。” 网络课堂人人参与 下午1点半,美术学院学生夏菁在南师大毕博网络教学平台做完一单元的讨论题之后,就不停地刷新网页,希望尽快看到老师的评论。这次的讨论题是“如何评价帝国主义侵略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她翻完书又在图书馆查了半天资料,从正反两方面答了7个要点,还觉得不放心,末了特意加上一句:“这些都是个人总结,可能还有不到之处。” 为了完成这些开放且找不到答案的讨论,学生们通常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根据设定,南师大本科生的思政课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成几个单元,并有意识压缩课堂教学,留时间给学生们自学,再自主进行网上单元测试、参与网上讨论。 “单元测试的题目是随机的,从精心准备的题库中抽取。而讨论由教师每单元布置,学生必须参加。”IM体育官方网站副教授王刚解释说,单元测试分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由计算机从180—380个题目中随机组配30个;客观题则是从每单元15个材料分析题和15个论述题中随机组配2个。“测试和讨论的结果将作为成绩的60%最后计入总分,学生们很重视。而且,我们制作的题库要求原创率超过70%。也就是说,70%的题目在网上搜不到答案。”王刚强调,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即使是开卷测试,学生也需要加深学习才能思考出答案。不少学生在学习、交流、思考的过程中不经意喜欢上了思政课。 翻书、查资料、讨论,南师大的思政课就这样成功走出了“课堂”。很多晚上,学生们在宿舍“走家串户”,相互请教着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上的题目。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版上,上百个话题持续更新。 一贯积极的法学院学生孙晓东有一次课后偷懒了一天,次日登录教学平台时却发现已经有30多名同学发帖讨论了。“老师都批复完了。不过,看他们讨论的内容和老师的点评,我的理解又深化了一层。”孙晓东感慨地说,大家都是不知不觉地去查材料,书也翻卷边了,虽然老师没有用什么去激励学生,但现在思政课已经彻底扭转了考试前两天再“突击”的局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政课堂 从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原理”到选修课“博雅课堂”,在IM体育官方网站青年教师汤建龙的课上,总有着几个熟面孔。最近几年,汤建龙越来越受学生欢迎,这让他有点儿小得意。“学生蹭听思政课,这让我没想到。”汤建龙说,自己的邮箱经常塞满学生的询问信件,每堂课下来都有学生追着提问和探讨问题。 在王跃看来,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让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性教学真正转变到引导性、研究性、针对性教学上来,突现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王跃鼓励教师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思想魅力,把思政课堂变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和各具特点的“小天地”。他把思政课的内容划分成一个个专题,再把教师们分成一个个的“三人备课小组”钻研,而思政课上不再进行任何知识点的传授。 这种集约化、课题式的课堂充满了思想的味道。“给你们一分钟,关于这个单元内容,你们有什么想法就畅所欲言,全班讨论。”在自己的思政课上,汤建龙最喜欢用这样的开场白。 不仅是课堂,南师大的思政课期末考试也十分个性化。“总共3道题,1道全校一样;还有两道题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化教学自主命题,临时写到黑板上,每个班都不一样。”IM体育官方网站副院长王永贵告诉记者,这个考试机制保障教师的教学完全根据班上学生的情况进行。 如此,几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往往成了好朋友。教育教学在无形中空间扩大了、时间延长了,课内和课外、网上和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现了全覆盖。 知识课堂变成思想殿堂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什么意思啊?”薛循丹在宿舍躺在床上问——如今,思政课的内容已经成了她们宿舍“卧谈会”的必聊项目之一。与网络上嘈杂的声音不同,薛循丹和同学在讨论中越来越信服马克思主义理论。 目前,思政课被普遍认为最难又最需要做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代社会、人类历史和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观正确认知当代世界和中国,使学生懂得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观面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仍然是最有解释力的理论体系。 南师大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讨论版”是网络教学里最受欢迎的模块之一,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网上回复和课题评论。通过网上讨论和课堂互动,南师大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网络与课堂之间的互动教学体系。“我们在网上设计让学生有较大发挥空间的问题,如‘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王刚告诉记者,最多时,这个讨论版上有1000多人讨论1门课。 “这样的思政课不再单纯属于教师,也不单纯属于学生,是所有人的课堂,是思想交流的殿堂。”IM体育官方网站博士生导师朱晓玲从事思政课教学有30多个年头了,几乎经历过思政课所有的改革。“网络思政课教学改革,把我们从知识体系的传授里解放出来,变成了思想的传播者。这才是思政课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朱晓玲说,教师的主要任务已由简单的教材内容讲解转变为教学重点、难点的深度讲授,课堂互动和思想引导。 开放和交流也让南师大思政课课堂充满了魅力,在前不久的期中教学检查中,思政课的满意度平均达到90%以上,超过了大部分专业课。在南师大教学网上,100多门课程点击率和关注度最高的前五名,常年是来自IM体育官方网站的教师。而更让教师们高兴的是,在百度、新浪等门户网站上,都出现了南京师大本科生热烈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教学、考试现象。记者随手点开百度文库,搜索南师大思政课,系统立时推荐了数千篇文档供参考。 王跃告诉记者,现在找到的各式文档包括网络平台上的讨论,都是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结晶,“这5年是题库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学生们畅游其中、交流思想的过程。” 本科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信仰的关键期之一。从教材体系上升到认知体系再到信仰体系,王跃认为,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需要思政系统为之不断努力,“但任何信仰体系都是建立在认知体系基础上的,我们相信现在的思政课已经可以初步建构学生的认知体系,并对他们未来的信仰体系产生十足的影响。”